買以太坊 買以太坊
Ctrl+D 買以太坊
ads

本位幣:日本金本位的跌宕演變史(1871-1931)_本位幣可以自由鑄造與熔化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格物·資本seekforcapital丨專注于資本的極致探索

是格物資本旗下內容大類目之一

“日本貨幣”內容系列從屬于

第一部分:日本貨幣之源

第二部分:皇朝十二錢

第三部分:金銀銅三貨時代

第四部分:獨立統一幣制

第五部分:德川貨幣改鑄

第六部分:“圓/円”誕生

第七部分:日本紙幣演變

本文為“日本貨幣”系列第八部分

格物者說:從1871年到1931年六十年內,日本的金本位從萌生到崩亡,經歷了一場復雜多變的“魔幻之旅”。

德川幕府時代,日本的貨幣制度為“金銀銅三貨制度”,金、銀、銅三種材質鑄幣并行流通,三貨相互獨立,沒有貨幣本位與輔位之分,三種材質鑄幣,均有各自的鑄造標準、各自的貨幣單位,也有各自獨立的流通方式。詳細閱讀《日本貨幣史:德川家族如何實現日本幣制大一統?》

明治新政府取代德川幕府政權之后,通過1871年貨幣大改革,創建了一個全新的貨幣體系,開啟了日本貨幣史的“圓/円時代”。更多閱讀:《日本貨幣史:“圓/円”的誕生,新時代的開啟》

1871年初定金本位

也正是在1871年《新貨幣條例》中,明治政府以法律文本的形式,明確規定“1圓=1.5克純金”,將“圓”與黃金掛鉤,試圖確立以金為本位的貨幣制度。

雖然1871年在法律名義上確立了金本位,但從1871-1897年間,日本事實上實行的是金銀復本位。1871年后,由于日本的黃金儲量不足,新式金幣鑄造量較少,而且因日本持續的貿易逆差、以及國際銀價持續下跌,導致日本金幣持續大量外流、國內流通的金幣數量越來越少;而另一方面,日本的白銀儲量則較為充足,且明治政府建立后外國白銀持續流入日本,新式銀幣鑄行量逐年擴大,尤其是“一圓”銀幣大量鑄行且在國內普及使用,這使得原來作為輔幣流通的銀幣,地位逐漸上升,流通量超過金幣,占據了主導地位。

1878年5月,明治政府頒布公告,規定“一圓”銀幣可在日本國內無限制使用,相當于認可了其本位幣地位,即事實上的金銀復本位。

日本金融廳:幣安在沒有注冊的情況下提供加密服務:日本金融廳:日本金融廳對幣安控股有限公司發出警告,幣安在沒有注冊的情況下提供加密服務。(金十)[2021/6/25 0:05:58]

▼圖:1871年左右,明治政府鑄造的以“圓”標記面值的新式鑄幣,有金幣、銀幣、銅幣三種材質,均采用西洋式風格、用機器鑄造。其中,“一圓”金幣的含純金為1.5克。圖片來源:日本銀行貨幣博物館。

▼圖:“一圓”新式銀幣。明治政府鑄造“一圓”銀幣的初衷是為了專門用于對外貿易結算,并不是為了在國內流通,最初在日本國內流通的銀幣,面值都小于“一圓”,也正因如此,“一圓”銀幣也被稱為“日本貿易銀幣”。然而,隨著日本金幣的外流和銀幣鑄造量增大,“一圓”銀幣漸漸開始在國內使用,且逐漸普及。圖片來源:日本銀行貨幣博物館。

紙幣本位的變動

在以金屬為本位的貨幣制度下,紙幣須跟某種金屬鑄幣掛鉤,以鑄幣為發行準備、可兌現為等值的鑄幣;若一旦紙幣脫離了金屬鑄幣、變得不可兌現,那紙幣就變成了信用本位,而不再是金屬本位。

1871年日本雖以法律形式確定了金本位,但日本紙幣并沒有嚴格遵循與金幣掛鉤的原則。1871-1885年間,日本的多種紙幣名義上雖是以金為本位,但大多情況下都是不可兌現的信用紙幣,1885-1897年間,由于銀幣已在貨幣流通中占據主導,日本紙幣本位從“金”轉變成了“銀”。

1871年《新貨幣條例》頒行后,日本不僅有了新式的機鑄幣,還出現了多種新紙幣,這些新紙幣大致分為三類:一,由明治政府直接或間接發行的政府紙幣;二,由153家國立銀行發行的各種國立銀行券;三,由日本銀行發行的日本銀行券。相關閱讀《日本貨幣史:日本紙幣的演變與統一》

明治政府紙幣,按發行時間的先后順序,依次有:大藏省兌換券、開拓使兌換券、明治通寶札、神功皇后札。其中,大藏省兌換券和開拓使兌換券,在發行之初時,都是嚴格遵循金本位,可兌現為等值金幣,但隨著發行量的增大,都很快變成了不可兌現的信用紙幣。明治通寶扎發行后,逐漸取代了大藏省兌換券和開拓使兌換券,但其一直都是信用紙幣;神功皇后扎也一直是信用紙幣。

日本金融廳要求提供加密貨幣購物服務的運營商Avacus業務整改:日本金融廳今日宣布,東海財務局向利用區塊鏈和虛加密貨幣在亞馬遜購物,并提供具有匯款功能SNS服務的運營商Avacus下達了業務整改命令。該公司因被認定反洗錢和防恐怖主義融資對策不充分而受到行政處罰。(Jp.cointelegraph)[2020/12/24 16:22:30]

國立銀行券十分繁多,1873年8月“第一國立銀行券”問世,此后各種國立銀行券紛紛出現。最初幾年,國立銀行券還能承兌為金幣,但自1876年對《國立銀行條例》進行修訂后,所有國立銀行券都變成了不可兌現的信用紙幣。

1882年10月,作為日本中央銀行的日本銀行正式成立。1885年5月,日本銀行開始發行新的統一紙幣“日本銀行兌換銀券”,隨后十余年,明治政府以此券逐漸收兌以往的各種舊紙幣,到1899年底時,最終實現了日本紙幣大一統。由于“日本銀行兌換銀券”以銀幣為發行準備、可兌現為銀幣,且其角色是“統一性新紙幣”,所以,它的發行標志著日本紙幣從以“金”為本位轉變成了以“銀”為本位。

▼圖:1885年發行的“日本銀行兌換銀券”,“兌換銀券”的意思即“可兌現為銀幣的銀行券”,票面印有“拾圓”,即表其法定面值,可兌換10枚“一圓”銀幣。圖片來源:日本銀行貨幣博物館。

總體來說,1871-1885年,日本的貨幣流通格局是“以金銀幣為雙本位幣、銅幣為輔幣,紙幣與金幣名義掛鉤、事實脫鉤”;而1885年“日本銀行兌換銀券”發行后,就變成了“以金銀幣為雙本位幣、銅幣為輔幣,紙幣與銀幣事實掛鉤”的格局。

1897年再定金本位

19世紀的后三十年,由于北美洲銀礦大開發,白銀供應快速增加,國際銀價持續下跌,金銀比價持續擴大。

▼圖:金銀比價1687-2012年。1871年時國際金銀比價約為1:16,到1894年達1:32。圖片來源:MeasuringWorth

國際金銀比價的持續擴大,對采用銀本位制的國家產生了重大影響。由于國際銀價的走跌,若一國以銀幣為本位幣,那么該國貨幣在國際上的購買力就會下降,而該國通過出口獲取的財富就會縮水,且進口成本會相應升高,這會間接引發國內高通脹、財政赤字。在金銀比價持續擴大的壓力之下,一些金銀復本位或銀本位制國家,紛紛轉向金本位,在19世紀最后三十年里,世界各主要工業國基本都采用了金本位,形成國際金本位格局。

歷史上的今天 | 日本金融監管機構列出43項檢查清單 對32家數字貨幣交易所徹底盤查:2019年2月3日,以太坊Parity官方發布公告,客戶端發現一個漏洞,攻擊者可向公共以太坊Parity節點(2.2.9-stable和2.3.2-beta之前的任何版本)發送特定RPC請求,使得節點崩潰,對很大比例的以太坊基礎設施產生威脅。公告稱即將發布的2.2.9-stable和2.3.2-beta版本將解決這個問題。

2018年2月3日,日本金融廳(FSA)宣布,正在對日本的32個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檢查,以防范再次出現黑客攻擊事件。32個交易所包括16個尚未獲得許可證以及那些已經獲得許可的交易所。據了解,日本金融廳已經列出了43個檢查項目,它們包括提交風險管理系統的報告及系統的細節,管理客戶資產的方式和網絡攻擊的對策等。[2020/2/3]

而作為金銀復本位制的日本,同樣也受到以上沖擊,為了消除銀價走跌的壓力,維持日元的價值穩定,日本政府也開始考慮是否應順應國際潮流,轉向金本位。

1893年10月,日本政府組織設立了一個貨幣制度調查委員會,專門負責調查明治新政府以來日本國內的金銀幣流通狀況、其他國家的貨幣制度和流通狀況、以及金銀比價變動原因,由此來決定日本是否應該改革幣制——維持現有的金銀復本位,還是改為金本位?最終給出的結論是:在20名委員中,有8人認為有必要進行幣制改革;其中,6人贊成金本位,2人認為應在維持金銀復本位下進行改革。另外,若要實施金本位,需要巨額的黃金儲備,但當時日本并沒有足夠的黃金儲備,實行金本位條件尚不具備。

1894年日本對清朝發動甲午戰爭,作為戰勝國,日本向清政府索取了巨額的軍事賠款。這筆賠款高達2.4億兩白銀,折合約3800萬英鎊或3.6億日圓。另外,這些賠款并不是以中國白銀直接賠付的,而是兌換成英鎊賠付,日本政府將獲得的英鎊賠款一部分在倫敦購買黃金、然后運回國內,其他的則存放在倫敦的銀行機構或購買英國證券,以英鎊資產的形式保有。由于當時英鎊和黃金掛鉤,英鎊隨時能兌成黃金,所以英鎊資產等同于黃金資產。

日本政府掌握了這筆巨額黃金資產后,金本位制的推行也自然水到渠成。1897年2月25日,時任內閣總理兼大藏大臣的松方正義以黃金儲備就緒為由,向內閣會議提交了《貨幣法》草案及其附屬草案。同年3月,日本帝國議會通過了松方正義的《貨幣法》,同年10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

1897年《貨幣法》規定:金屬鑄幣的鑄造與發行權歸日本政府享有;1圓=0.2匁純金,以此來確定新鑄幣的價值;新鑄9種面值新鑄幣,其中,金幣3種,銀幣3種,銅幣3種;新金幣為本位幣,無限制流通使用,新銀幣和銅幣為輔幣,面值均低于1圓,銀、銅輔幣在使用時均有額度限制。該法案對9種新鑄幣的重量、成色、形制、磨損兌換等情況都做了詳細規定。

政策 | 日本金融廳:進一步提高對虛擬貨幣交易所注冊審查的透明度:今日,日本金融廳官網發布關于提高虛擬貨幣交易所注冊審查透明度的相關信息,日本金融廳表示,對于涉及許可和批準等的審查過程,在確保可預測性的同時實現效率化是很重要的。從這樣的觀點來看,關于虛擬貨幣交易所的登記審查,2018年8月到現在為止實施了的現場檢查,檢查把握了實際狀態、掌握總結了一些問題,在去年10月公布的登記審查主要流程中,在有關登記審查的問題等方面(需要)更加努力提高透明性。在這樣的情況下,金融廳之后也將繼續實施提高登記審查中透明性等的措施,進行有效率且恰當的審查。[2019/2/26]

▼圖:根據1897年《貨幣法》所鑄的6種新金、銀幣。由于新標準“1圓=0.75克純金”,所以“五圓”新金幣的含金量為3.75克,而此前1871年定的“1圓=1.5克純金”標準之下,“五圓”舊金幣的含金量為7.5克;在相同面值下,新金幣較舊金幣成色未變,但重量減少了一半,所以含金量也減少了一半,之所以這樣調整,是為了適應國際金銀比價的擴大,以保證日本國內金、銀幣的價值比率穩定,從而保證貨幣流通穩定。新銀輔幣的重量和成色,還是沿用了原來的標準,和舊銀幣相比,含銀量未變。圖片來源:NihonCoinAuction;Ginzacoins

此外,該法案還規定:對于以往舊金幣,由于在相同面值下,舊金幣的含金量是新金幣的兩倍,所以舊金幣均按照“原面值兩倍”繼續流通使用;對于“一圓”舊銀幣,停止鑄造,并限期1898年4月1日前兌換成金幣,之后禁止流通;對于以往的舊銀、銅輔幣,由于重量、成色與新銀、銅輔幣無異,所以按其原面值繼續流通。

1897年《貨幣法》的頒行,標志著日本金本位制的正式確立,金幣在名義和事實上都成為了本位幣,而銀幣則完全淪為輔幣;另外,1899年后,日本銀行開始發行與金幣掛鉤的紙幣,紙幣也轉向了金本位。從此,日本貨幣史正式進入金本位時期,日本也成為了國際金本位體系中的一員。

▼圖:日本銀行兌換券,票面印有“拾圓”,可兌換等值金幣。為了配合1897年金本位制的推行,從1899年開始,日本銀行開始發行“日本銀行兌換券”,和之前的“日本銀行兌換銀券”不同,新券以金幣為發行準備、與金幣掛鉤,而舊券是以銀幣為發行準備、與銀幣掛鉤。此外,新券的名稱和舊券相比,少了一個“銀”字,也暗示著紙幣本位的變化。圖片來源:日本銀行貨幣博物館。

政策 | 日本金融廳研討會實況:應根據虛擬貨幣、ICO具體功能和風險特性來加以引導和監管:根據日本金融廳第五次加密貨幣交易所研討會的會議資料顯示:關于ICO,根據具體情況,可能會作為風險資金籌集的手段之一而使用其好的一面。目前,雖然虛擬貨幣的風險比較大,但在此基礎上,區塊鏈的價值更大。應該根據虛擬貨幣、ICO所實現的具體功能和風險特性來加以引導,并進行監管。比起創造新的規則,首先要做好遵守現有的規則體制,這是很重要的。[2018/9/12]

對外中斷與重啟金本位

1914年7月一戰爆發,歐洲國家為了防止黃金外流,隨即紛紛下令禁止黃金出口。到1917年9月10日,美國也禁止出口黃金。受美國行動的直接影響,日本政府在美國宣布黃金出口禁令兩天后,也跟隨頒布了黃金出口禁令。

雖然一戰的戰火并未波及日本,且一戰期間日本是黃金凈流入國,但是出于自衛性考慮、防止黃金外流,日本政府還是果斷下令禁止了黃金出口。

▼圖:1912-1920年日本對外貿易收支。一戰時期,日本出現了高額的貿易順差,海外黃金也隨之流入日本。圖片來源:kaizenww1

禁止黃金出口后,日元對他國貨幣由原來金平價固定匯率,轉變成了浮動匯率。在原來的國際金本位制下,國際間黃金可自由流動,各金本位貨幣都有固定含金量,不同貨幣之間的匯率由含金量決定,如:1日圓含金量0.75克純金,1美元含金量1.5克純金,所以美元兌日元匯率為1:2,這就是金平價原則下的固定匯率制。然而一旦某國禁止黃金出口,那該國貨幣在國際上就喪失了黃金支撐,該國貨幣在國際上匯率就不再遵循金平價,而變成浮動匯率。

此外,雖然日本對外禁止輸出黃金,但是在日本國內,金幣仍可繼續在流通使用,而且紙幣依然可兌換為金幣,不過金幣不再能自由鑄造。所以,日本雖然對外中斷了金本位,但對內卻依然保持著一種弱化的金本位。

一戰結束后,美國率先于1919年8月解除了黃金出口禁令。1925年5月,金本位的先驅國——英國恢復金塊本位制,隨后幾年,全球各工業國紛紛重建金本位,國際上黃金重新恢復自由流動。然而,作為國際金本位大家族中的一員,日本卻一直推遲到1930年1月才實施“金解禁”,對外恢復金本位。

一戰后,日本為何遲遲沒有解除黃金出口禁令呢?這背后有著復雜的歷史背景。1919年美國解禁黃金出口時,當時日本執政黨內閣本身對金本位比較漠視,而且1920年日本又爆發戰后經濟危機,所以“金解禁”直到1921年才被提上政府議程。1922年日本又發生全國銀行擠兌事件,使政府認識到其金融系統的脆弱性,于是對“金解禁”采取了謹慎、拖延的態度。1923年9月關東大地震,再次使“金解禁”問題被擱置。1924年6月,加藤高明內閣成立,并隨即發表了財政緊縮政策的聲明,這被外界認為是為“金解禁”做準備,而聲明公布后,海外投機資本大舉買入日元,使得日元匯率急劇走升,又引發一系列社會爭議。1925年7日,英國恢復金塊本位,給日本人帶來了強烈的心理沖擊,社會對“金解禁”的呼聲越來越高,隨后日本政府加快了“金解禁”的準備工作。

1927年爆發昭和金融大恐慌,不久后,政友會的田中義一出任首相,但田中內閣對重建金本位采取了拖延的消極態度。1929年7月,田中內閣因處理皇姑屯事件不當被迫全體辭職,民政黨的濱口雄幸被任命為首相,與此同時,在日本財政界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井上準之助擔任濱口內閣的大藏大臣。

▼圖:井上準之助,日本近代歷史上著名的銀行家、財政家、家。分別于1919.3-1923.9和1927.5-1928.6任第9代和第11代日本銀行總裁,且分別于1923.9-1924.1和1929.7-1931.12任第23代和第30代大藏大臣。他也是推動日本1930年實施金解禁的核心人物。圖片來源: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NationalDietLibrary

井上準之助力主解禁黃金出口、對外恢復金本位,他認為,日本經濟在整個20世紀20年代長期處于低迷狀態、且危機頻發,根本原因就在于沒有對外恢復金本位,這與國際潮流背道而馳。在任職濱口內閣的財相后,井上準之助立即著手重建金本位的各項準備工作。

1929年11月20日,日本大藏省官員津島壽一與英美銀行團簽約,獲取了總額1億日圓,這為金解禁做了最后的準備。緊接著當月21日,井上發表了“明年1月11日將果斷實行金解禁”的大藏省令。

1930年1月11日,日本如期正式解除黃金出口禁令,且對外恢復至戰前的金平價,長達十二年的之久的“金禁令”正式廢除。這一行動也標志著日本在一戰后正式對外重啟了金本位,日本也是一戰后最晚重啟金本位的主要工業國。

脫離金本位

日本重啟金本位后,很不幸地遇上了1929-1933年全球經濟大危機,在這場危機沖擊之下,日本政府最終無奈宣布廢除金本位。

1929年10月美股大崩盤,20世紀30年代全球大蕭條以此拉開序幕。當時美股崩盤時,美國政界大多數人并未意識到危機已至,依然對美國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正是這種樂觀的氛圍,讓井上準之助不顧危機之慮,而堅定地在11月宣布了“金解禁”。

1930年春夏之際,全球經濟危機開始波及日本,而不久前的同年1月,日本才剛剛對外恢復金本位。由于重啟金本位后,日本無法通過財政及貨幣寬松擴張來緩解危機,導致日本的經濟危機全面惡化,企業倒閉、生產萎縮、失業率上升,政府財政陷入困境,股價和物價也都急劇下跌,黃金大量持續外流,各種社會矛盾也開始激化,“昭和時代危機”由此開始。盡管當時日本國內批評井上“金解禁”政策的聲音不絕于耳,但作為財相的井上準之助,依舊在捍衛金本位原則,并未積極采取措施應對經濟衰退。

受經濟大危機沖擊,英格蘭銀行的黃金儲備遭到擠兌、大量流失,最終英國政府被迫于1931年9月宣布放棄金本位,英鎊紙幣不再能兌換成黃金,英國不再對外輸出黃金。隨后歐洲各國都相繼宣布放棄金本位。

英國脫離金本位后,日本國內掀起搶購美元風潮,井上準之助一方面采取金融措施,遏制美元投機,另一方面大力鼓吹捍衛金本位的信心,以試圖穩住人們恐慌情緒。

就在井上為捍衛金本位而戰時,一場意外的政局變動,直接粉碎了他的金本位之夢。1931年12月,當時以若槻禮次郎為首相的內閣,在建立聯合內閣問題上出現了分歧,最終若槻內閣因內部意見不一致而全體辭職,井上準之助也因此辭去了財相一職。

1931年12月13日,以犬養毅為首相的內閣成立,高橋是清擔任大藏大臣。在就職當天,高橋發布聲明表達了對井上“金解禁”政策的不滿與指責,同時宣布日本再次禁止黃金輸出,且日本紙幣不再能兌換成金幣。

▼圖:高橋是清,日本近代史上重要的財政家、家,多次擔任日本首相和大藏大臣。圖片來源: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NationalDietLibrary

高橋是清宣布再次禁止黃金輸出時,日本官方黃金儲備已大量流失。到1932年1月末時,日本官方黃金儲備銳減到4.3億日圓,相較于1920年末時歷史最高點12.46億日圓,縮減幅度達65%。

自1931年12月高橋聲明后,日本事實上完全脫離了金本位,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黃金和日圓之間的掛鉤關系已事實斷裂,日圓對外幣匯率不再遵循金平價原則,日本國內的紙幣也不能兌現為金幣,金幣也隨之退出流通,完全被紙幣取代。

從1871年萌生金本位制,到1897年正式確立金本位,再到1917年對外中斷金本位以及1930年重啟金本位,最后到1931年12月脫離金本位,日本的金本位歷程,可謂是一場魔幻之旅。

到1942年2月《日本銀行法》頒行,日本從法律上正式廢除了金本位,日本貨幣史上的金本位時期正式結束,從此進入信用紙幣時期。

參考資料

日本“金解禁”政策史論,龐寶慶陳景彥,東北亞論壇,2013年第2期

日本近代貨幣制度的確立與甲午戰爭賠款,周愛萍,青海金融,1996年05期

日本金本位制重建的戰略含義,董昭華,日本學刊,2013年第4期

論近代日本的悲劇藏相———井上準之助,龐寶慶,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

日本貨幣史年表,日本銀行貨幣博物館官網

お金の歴史——日本貨幣史,日本銀行貨幣博物館官網

貨幣法御署名原本明治三十年法律第十六號,日本國立公文書館NationalArchivesofJapan,archives.go.jp

金本位制–わかりやすく誕生や崩壊の歴史を解説,vicryptopix.com,2018/6/26

版權聲明

本百家號“格物資本”發布的所有原創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稿、圖片、漫畫、音頻、視頻等,其版權均歸屬于本號及其運營者,未經授權,不得擅自轉載、修改或發布。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Tags:本位幣什么是本位幣本位幣可以自由鑄造與熔化本位幣金額

酷幣交易所
泰山幣:龍頭不止泰山幣,還有這些不可不知!_金絲猴泰山幣防偽標識

說起龍頭幣最熟悉的自然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泰山普通紀念幣!是史上第一枚異形普通紀念幣,也是雙遺紀念幣中的龍頭幣!說起“龍頭幣”,作為收藏業資深粉絲.

1900/1/1 0:00:00
CPU:您仍然可以用個人電腦挖掘加密貨幣,以下幾種加密貨幣您知道嗎?_加密貨幣

對于大多數加密貨幣來說,采礦是一項資源密集型活動。算法的復雜性也使它們特別適合于高端顯卡挖掘。但是仍然有一些項目要么剛剛開始,要么已經明確決定支持CPU礦工.

1900/1/1 0:00:00
加密貨幣:超越時空:從0維到10維_比特幣

有一天,來自另一個宇宙的一位物理學家通過某種我們未知的方式,悄悄地來到了地球上,她的任務是盡可能的了解我們宇宙中的一切.

1900/1/1 0:00:00
BIS:虛擬貨幣“碰瓷”區塊鏈該停歇了_40億比特幣能提現嗎

近期,高層對于區塊鏈技術的表態,讓這一概念迅速進入到大眾的視野。在大家還沒來得及搞清楚區塊鏈是什么的時候,一些打著區塊鏈旗號發行“虛擬貨幣”的傳銷詐騙組織已開始蠢蠢欲動.

1900/1/1 0:00:00
LIFE:長島與中集來福士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助力煙臺海洋牧場產業_LIF

圍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的總體思路,為落實市委市政府在煙臺建設全國一流海洋牧場,打造海洋牧場煙臺模式的戰略部署,近期,長島與中集來福士積極互動、溝通對接.

1900/1/1 0:00:00
ACE:硬幣殘幣兌換 有了自助渠道_丘比特幣是什么投資

南方日報訊10月31日上午,位于廣州市越秀區淘金路的建設銀行帝景大廈支行中,個體戶劉阿姨將一大袋硬幣和小額紙幣放入一臺紙硬幣自助兌換機里,短短幾分鐘就換成了嶄新的整錢.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