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以太坊 買以太坊
Ctrl+D 買以太坊
ads
首頁 > 幣贏 > Info

以太坊:比特幣權衡的藝術:為什么在很多問題上費力不討好 卻依然咬牙堅持_比特幣市值變化大嗎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作者:NicCarter

編譯:加密共識

原文鏈接:https://medium.com/@nic__carter/bitcoin-bites-the-bullet-8005a2a62d29

全文約6,500字,閱讀需要20分鐘

比特幣為什么費力不討好

都說加密貨幣的設計無法魚與熊掌兼得,只有權衡。Bitcoiner經常用這句話來解釋為什么新的加密貨幣無法在保證與比特幣相同安全性的情況下,達到10,000TPS。

今天,已經有數百個免許可的財富轉移系統被提出并應用,因此值得考慮為什么中本聰將比特幣設計成這個樣子,以及為什么其項目導向是如此刻意的。

在這里我想說的是,比特幣的特性不是拍腦門決定的,而是為了創建一個可持續且能自我修復的系統而仔細設計的,以此來抵御各種沖擊。這導致在許多情況下需要選擇一個看起來很糟糕的選項。這就是為什么我說比特幣費力不討好。當面對兩種選項時,比特幣經常選擇兩者中較為困難的那個。

這讓很多人感到困惑,由此產生了一種「我來解決比特幣的xx問題」綜合癥。但是當我們把目光放長遠,就會發現比特幣設計上的考量通常是有道理的。

為此,比特幣背負了各種各樣的功能,這些功能即繁瑣,又復雜,還互相約束,并且削弱了其創新能力,這一切都是為了實現更長期或更重要的目標。在本文中,我將介紹幾個比特幣為了實現其頗具野心的長期目標而做出的一些權衡,要么是選擇一條小眾路線,要么是選擇一條充滿荊棘的路線。

1.匯率應不應該調控

中央銀行或經濟學家對比特幣最常見的批評之一是它不具備價格穩定性,因此不是貨幣。通常情況下,中央銀行的任務是獲得相對穩定的購買力,以及充分就業等其他目標。由于缺乏調控匯率的機制,比特幣被先驗地認為是非貨幣。在傳統觀點中,主權貨幣的結構中總是隱含著一些管理的概念。

Kraken CEO:現貨比特幣ETF有可能在今年被批準:金色財經報道,美國第二大加密交易所Kraken首席執行官Dave Ripley表示:”我確信我們將在美國看到現貨比特幣ETF的推出,我認為今年有可能”。[2023/8/18 18:06:54]

目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對現存的法幣和中央銀行秩序幾乎沒有挑戰。為什么?因為它們波動大、風險高、能源密集,而且底層技術還不具備可擴展性。

--ChristineLagarde

”“

對我來說,將比特幣作為一種投資資產沒有任何問題,但它太不穩定以至于無法用作貨幣。

--瑞典中央銀行副主任塞西莉亞·斯金斯利

當然,比特幣的波動性無法管理。在供應稀缺的背景下,價格幾乎完全是需求的函數。比特幣的供應幾乎沒有任何彈性,因此上下浮動的接受率直接體現在痛苦的價格波動中。這與央行動用各種杠桿以確保相對匯率穩定的主權貨幣形成鮮明對比。

貨幣政策中固有的權衡通常表現為不可能三角,貨幣當局可以兩者兼得而無法三者兼得。換句話說,如果你想把你的貨幣與某種穩定的貨幣掛鉤,你必須同時控制貨幣供應和需求。中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選擇了C邊:人民幣與美元軟錨定,中國人民銀行實行主權貨幣政策,這就必然存在資本管制。

貨幣經濟學的不可能三角

顏面盡失的英格蘭銀行提醒人們這種約束的存在。1992年,索羅斯和德魯肯米勒發現錨定德國馬克很脆弱并無法長久防御。英國央行不得不承認失敗并允許英鎊自由浮動。

這種約束的另外一個更近期的例子,是香港目前的貨幣困境,其貨幣與美元軟掛鉤。不幸的是,對于香港而言,近年來美元大幅走強,因此貨幣當局面臨著錨定目標升值的挑戰。從香港到美國的資本外流加劇了這一困難。

香港選擇了圖中的A邊,放棄貨幣主權以換取資本自由流動和固定匯率。如果他們放棄錨定匯率,將重新獲得貨幣主權,同時保留開放的資本流動。

報告:使用比特幣閃電支付的用戶數達8000萬,一年內增長800%:金色財經報道,根據ArcaneResearch團隊的一份報告,目前有8000萬加密用戶可以訪問比特幣閃電網絡。而在一年前,訪問比特幣閃電網絡的加密用戶剛達到了10萬,這意味著在這段時間內,訪問用戶增加了800%。ArcaneResearch的報告解釋說,比特幣閃電網絡接入的增加是由于越來越多的支付應用集成了支付服務。(EWN)[2022/4/28 2:35:31]

因此,在貨幣政策方面存在不可避免的權衡。任何國家,無論它多么強大,都無法避免這個問題。如果你想用另一個國家的貨幣作為本國貨幣的指數,要么成為其貨幣附庸,要么進行資本管制,禁止資本外流。

因此,對于貨幣經濟學家來說,比特幣無法調控匯率這一事實應該不足為奇。它是一個新興的數字世界,旨在使資本易于流動,并且沒有可以進行調控的權力機構。由于其漸進式的貨幣供應目標,比特幣的供應能夠行使極端的裁量權,但沒有任何機制來控制資本流動,并且天生沒有中央銀行來管理利率。相比之下,Facebook的新加密貨幣Libra由一籃子主權貨幣支撐。可以說,它永遠不會成為真正的免許可貨幣,因為一些實體必須時刻管理支撐Libra的一籃子證券和貨幣。

比特幣選擇了匯率自由浮動,通過系統設計來確保沒有任何實體負責管理錨定和貨幣政策。用戶用波動性和未來價格的不確定性來換取他們期望的特性:稀缺性和免許可交易。比特幣選擇了非穩定價格這條令人質疑的路,但作為回報,它不受任何第三方控制,并具備獨立的貨幣政策。這是很劃算的。

2.供應是否應該有上限

有沒有可能做到真正的供應總量有限,是加密貨幣行業最激烈的爭論之一。人們趨向于討論應該選擇手續費模式還是增發模式,來獲得網絡安全。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免許可的加密貨幣找到了免費保障網絡安全的辦法。因為,在所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發行總量越少對持有人越有利,如果你認為交易費用足以支付安全費用,你會發現手續費驅動的安全模型更為可取。

“新債王”岡拉克:我個人不會持有比特幣:“新債王”岡拉克稱:“比特幣‘只是交易工具’。 我從未做多過比特幣,也從未做空過比特幣。我個人不會持有比特幣。”(金十)[2021/7/16 0:56:09]

事實上,中本聰認為比特幣必須從區塊獎勵模式中脫離出來,并在長期完全過渡到交易費模式:

激勵也可以由交易費來提供。一旦預先確定的總量全部流通,激勵就可以完全轉換為交易費,并完全做到無通脹。

--中本聰

最終,在一個必須為安全付費的免許可系統中,選項變得十分明顯。你可以選擇無上限發行,或者承認必須由交易費來支持系統運轉。

鑒于新項目中無上限增發系統的流行,似乎正在形成一種粗略的共識,即開發一個強大的手續費市場并獲得足夠多的交易量,這對于一條新鏈來說太具有挑戰性。

然而,比特幣再一次選擇了兩條路中最難走的那條:有限供應和手續費市場,以此來獲得其用戶期望的特性:真實、無法質疑的稀缺性。這是否有效還有待確定。比特幣必須提高自己的交易量,用戶也必須甘愿為永存的區塊空間付費。

雖然沒有人完全知道比特幣的手續費模式會如何發展,但比特幣擁有強大的手續費市場,在撰寫本文時,交易費約占礦工收入的9%,這是令人鼓舞的數字。

3.是否應該頻繁硬分叉

加密貨幣的硬分叉頻率體現了它們的設計理念。例如,以太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認為是更具創新性的比特幣,因為它具有某些優勢,如可用于資助開發人員的基金會,以及快速迭代的承諾。相比之下,比特幣開發者傾向于通過分叉來改進開發,并且通常希望通過軟分叉升級,例如SegWit升級。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歸根結底是人們在如何組織開發工作的問題上存在視野分歧。

如前文所述,一些加密貨幣開發者采用定期硬分叉策略來升級系統。定期的硬分叉策略實際上是頻繁升級的唯一方法,但每個人都必須運行兼容軟件。這也是有風險的,倉促的硬分叉可能引入隱蔽的錯誤或通貨膨脹,并且可能使沒有足夠時間準備的用戶邊緣化。用毫無規劃的硬分叉來應對危機通常會導致混亂,就像Verge和BitcoinPrivate一樣。像以太坊、Zcash和門羅這樣的主要區塊鏈都采用了頻繁硬分叉的策略,例如門羅每6個月就會分叉一次。

數據:全球比特幣ATM安裝總數達17733臺:據CoinATMRadar統計數據顯示,截止目前,比特幣ATM機在全球的部署數量已達17733臺。[2021/4/5 19:45:39]

與本文中提到的許多設計模式一樣,頻繁分叉只是權宜之計,而且存在缺點。因為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緩慢、審慎的治理方式不適合快速行動,這會使決策權落入一小部分人手中,還會引入攻擊向量。負責分叉的開發人員可以犧牲用戶的利益來為自己和內部圈子謀利。例如,通過創建流向他們金庫的隱形稅收,或者改變PoW函數使其僅適用于他們的硬件。區塊鏈治理是一項微妙的藝術,與其中的任何事情一樣,集權也需要付出代價。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去中心化治理的區塊鏈都會遭受所謂的忒修斯問題。這指的是無主區塊鏈需要解決身份隨時間變化的同一性問題。

最終,沒有管家負責解決糾紛的公共區塊鏈必須面對忒修斯問題。這個選項很痛苦,但這是比特幣再一次愿意做出的權衡。

4.貨幣政策是否應該自由裁量

如果你是藝術家或工程師,你可能已經注意到創造力來源于約束。縮小解決問題的設計或機會空間往往會迫使你發現創新的解決方案。用更抽象的話來說,如果你擁有更多的可用資源,你就而更有可能揮霍資源,而不是小心地部署它們。

俄羅斯作曲家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說得很好:

一個人被施加的約束越多,他就越自由。武斷的約束只能讓執行更加完美。

有一個小文獻強調了這一現象。Mehta和Zhu研究了《資源稀缺與豐富的顯著性》,發現:

顯著性稀缺激活了一種約束思維模式,該思維模式會持續表現為在使用產品時減少功能的固定性,即產品的使用超出了其傳統功能,從而增強了使用產品的創造力。

這種現象的例子比比皆是。在風險投資中,過度資助創業公司往往導致其失敗,這很矛盾。這就是鼓勵創業公司精益化的原因,這會加強紀律,迫使他們專注于創收機會,而不是在無用的研發和會議上浪費時間。在更成熟的公司中,過多的現金往往會導致無用的并購。

比特幣巨鯨Joe007:DeFi是以太坊營銷策略,根本沒有實際效用:知名比特幣巨鯨Joe007表示,從他的角度來看,DeFi協議在“現實世界中沒有實際效用”的情況下根本沒用。“DeFi不過是以太坊背后的蛇油銷售人員的又一個營銷策略。很明顯,他們正試圖創造另一個類似于ICO的狂熱。在現實世界中具有同樣的零實際效用。”(Bitcoinist)[2020/4/25]

我敢說,同樣的現象也存在于各國的貨幣政策中。如果通過稀釋貨幣來籌集資金很容易,那么很容易浪費資金去冒險,例如海外沖突。同樣,在加密貨幣中,可控的通貨膨脹通常被認為是有利的,它通常與治理聯系在一起,使開發人員能夠為運營、營銷等活動募集資金。很簡單,可以自由裁量的貨幣政策為項目的管理者創造了寬闊的開發空間。然而,缺點也隨之而來,它為尋租、剝削和財富再分配打開了大門,所有這些都會損害項目的長期完整性。

在許多情況下,貨幣的自由裁量權,即在需要時隨意擴大供應的能力,被視為相對于比特幣的創新。但對我而言,它只是將主權貨幣制度所支持的模型重新拿到了加密貨幣中,即一個中央實體保留對貨幣供應的自由裁量權,通過定期通脹為貨幣政策服務。正如我們在委內瑞拉和阿根廷等國家看到的那樣,政府傾向于濫用這一特權。難道加密貨幣開發者會有所不同嗎?

比特幣的供應總量事先確定,是其抵抗貨幣濫發的根本性承諾,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對許多反對者來說,這是一個荒謬的、傲慢的解決方案,但對比特幣的設計至關重要。通過固定這一變量,并圍繞它進行迭代,比特幣旨在提供持久的、真正的稀缺性,并完全消除人性對決策的影響。這可能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反對者嘲弄比特幣的高昂的費用,但是隨著區塊獎勵的下降,最終需要穩定的手續費來確保安全。與曇花一現的項目不同,比特幣無法從通貨膨脹中獲益。

我想說的是,左欄中的一些項目實際上沒有隨意擴大供給來實現政策目標,但他們基本上已經將這種可能性寫入合約中,如果風險允許的話,供給杠桿可以隨時被拉動。

將貨幣自由裁量權重新納入系統來滿足唯利是圖的開發者們,通過營銷手段去炒作,并支持可以分配資源的單個公司實體來運營,這非常方便。但我認為這是錯誤的權衡,而且從長遠來看,新興的非集中控制模型更具彈性。如果有資本分配,則必須有一個分配者,他們總是壓迫的、不正當的、強制的或無信用的。比特幣放棄了依賴通脹的融資,選擇靠其獨特的優勢自力更生。

5.區塊大小是否應該有上限

關于區塊大小的爭論類似于上文提到的約束/非約束的觀點。如果僅僅提供了更大的區塊,那么關于更大區塊的爭論往往圍繞系統潛能,如何引人注目、重數據的用例、讓更多人使用、更低的費用等等。比特幣區塊大小的保守主義者們堅決反對擴大區塊大小,認為可用性上微小的改進,換來的是驗證成本的大幅提升。

像BCH或BSV這樣的分叉幣中的一個標準提議是礦工可以設置區塊大小的上限,而不是開發者,而他們所設置的上限遠高于比特幣有效的2MB上限。然而,區塊空間的設置存在外部性問題,因為區塊空間是無法定價的,提高上限并不會讓礦工付出任何代價。事實上,較大的礦工可能更喜歡較大的區塊,因為這對較小的礦工不利。然而,一個不斷增長的賬本增加了運行節點并想要驗證交易和區塊鏈有效性的人的實際成本,因為驗證所需的成本增加了。礦工的利益與這些節點運行者的利益不匹配。

面對這種外部性,比特幣選擇了一個可能看起來很糟糕的選項:最開始將區塊大小限制在1MB,現在將其限制在4MB。比特幣的正統立場是必須設置區塊上限,不僅為了防止不經濟地使用這條鏈,而且要永久保持參與驗證的成本低廉。

此外,簡單的經濟學觀察就可以清楚地發現區塊大小無上限的結果。由于在重復的、高度可用的數據庫中儲存信息的需求幾乎是無限的,如果儲存空間足夠便宜,那么區塊鏈將用于儲存任意數據。問題是儲存數據意味著驗證者要付出永久性的成本,因為他們在下載初始塊數據時必須將其包含在內,這就需要不斷地購買越來越大的硬盤。

Bitcoiners并不討厭高昂的手續費,相反他們正希望如此:將信息記錄到賬本上的代價高昂,使得垃圾廣播變得昂貴且不可行。

像BSV這樣承諾完全放開區塊大小的鏈中,最終的結局是徘徊在基準線上下的低使用率,以及因向鏈中注入數據而出現的短期峰值,這使得長期的驗證工作變得十分困難。

比特幣鏈上交易vsBSV鏈上交易

EOS的案例很有意思。鑒于區塊空間相當便宜,EOS存在許多對區塊空間不經濟的使用,或者垃圾廣播。一部分原因是在鏈上制造活躍的幻覺有很強的激勵,而且這樣做的成本很低。

因此,由于存在經濟激勵,數百萬條交易信息被記入賬本,從而使鏈受到垃圾廣播的影響。這產生了非常實際的后果,例如,目前的EOS實際上已經不可能運行完整的節點,這是一個無法公開的秘密。這僅對于想要查詢該鏈的數據提供者來說是絕對必要的,但這是一個例子,即對網絡資源的不良管理會使得維護賬本的規范歷史變得非常困難。

最后,區塊大小的爭論歸結為可持續性問題。要使區塊鏈能夠收取費用,用戶必須重視區塊空間。但是,如果區塊大小完全無限制,那么區塊空間將毫無價值。對于供應量無限的商品,你愿意付多少錢?通過限制區塊空間,比特幣能夠維持記賬市場,并將在某一天取代區塊獎勵。反對者認為增加區塊大小允許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因為手續費低廉。

我把它稱為手續費市場的「寬深」模型。

從經驗來看,如果像Libra這樣的聯盟鏈進入支付市場,那么主打低成本支付的加密貨幣的支持者們可能會希望破滅,雖然到目前為止這一點還沒有被證實。

比特幣和以太坊每日手續費收入

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坊之外,圖表中沒有其他資產。只有萊特幣每天可以收取超過1,000美元的手續費。BCH、BSV、Dash、Zcash、Monero、Stellar、Ripple和Doge都在數百美元/天的范圍內。這對于計劃像比特幣那樣減產的幣種來說可能并不是一個好兆頭,它們將無法持續。目前,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坊之外,沒有任何一條鏈的大部分收益是來自手續費的。因此,給區塊空間定價并允許市場發展,雖然手續費很痛苦,但卻是比特幣的一個關鍵特性。

寫在最后

如果我想就這篇文章評論些什么的話,那就是比特幣的設計特征看起來奇怪、丑陋或存在缺陷,但總能在背后找到這樣做的理由。雖然這也不能讓那些人閉嘴:肯定可以找到一個替代方案,而且有上千個項目正在積極地拓展設計空間。

中本聰不是一個全能的學者,他絕對沒有預料到系統會以某些方式發展,但最終比特幣的權衡通常是非常可靠的。這些權衡是否絕對正確還有待觀察。但需要提醒自己:如果你發現比特幣有一些看起來有明顯錯誤的特征,多琢磨一下,你就會發現它存在的理由。

Tags:比特幣加密貨幣區塊鏈以太坊比特幣市值變化大嗎加密貨幣市場規模多大有人靠區塊鏈4天就掙了30萬塊錢以太坊幣最新價格今日價格行情

幣贏
區塊鏈:早已布局區塊鏈的微軟都做了些什么?_區塊鏈工程好就業嗎

過去30年,微軟通過自己的努力,建立了商業軟件模式的統一標準,成為IT巨頭之一。而錯失移動互聯網浪潮的微軟,這一次面對區塊鏈,再沒有半點遲疑.

1900/1/1 0:00:00
COM:ZG.top上線KTC(Kitcoin)公告_AVE

尊敬的ZG.top用戶:ZG.top即將上線KTC,并開放KTC/USDT的交易市場,具體時間如下:1,KTC充提:2019年07月05日12:00;2.

1900/1/1 0:00:00
區塊鏈:加碼全球化布局, OKEx開放共贏大會越南站圓滿落幕_TUM

近日,由全球領先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OKEx舉辦的“2019開放共贏大會全球行——越南站”在越南胡志明市隆重舉行.

1900/1/1 0:00:00
BTC:數字經濟領袖班開班在即,經濟學家朱嘉明將出任教務長_區塊鏈簡介

6月25日,巴比特學院正式宣布聘任知名經濟學家、數字資產研究院院長朱嘉明出任數字經濟領袖班開班教務長,參與數字經濟領班的教研工作,逐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探求“產學研”的落地應用.

1900/1/1 0:00:00
LGO:市值想直追以太坊, 幣值卻在4連跌后腰斬,阿拉狗成落水狗_AlgoBlocks

作者|胡琛 Algorand,又被稱為“阿拉狗”,有圖靈獎得主加持,又借荷蘭式拍賣賺足了眼球,市值有機會趕超以太坊。但自從它在交易所上市后,行情真讓人捏把汗,幣值連跌4天,已經腰斬.

1900/1/1 0:00:00
加密貨幣:LINE獲準開展加密貨幣交易 8000萬用戶即將入場_link幣發行量

本月金融界報道,日本最大即時通訊應用程序LINE有望獲得在日本國內推出加密貨幣交易所的資格。據知情人士稱:“日本金融廳最早將在本月發放牌照,相關交易所可以在得到批準后的幾周內開展交易業務.

1900/1/1 0:00:00
ads